- 作者:重庆同瑞久
- 发表时间:2022-07-13
重庆市北碚区经信委于2022年7月4日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北碚区工业互联网“小网生态”试点示范“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北碚经信〔2022〕82号),重庆同瑞久公司项目部为方便广大企业查阅相关申报条件和补助政策,特汇编如下,仅供参考。
政策依据:
1、《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渝府办〔2021〕86号)
2、《北碚区工业互联网“小网生态”专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北碚经信〔2022〕5号)
一、揭榜任务
聚焦做深做细全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首批面向电子、装备、汽摩等重点行业领域以“揭榜挂帅”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实现优化生产模式、强化供应链掌控、提升融资能力、共享智力资源等,将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向中小企业迁移,对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发挥工业互联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业互联网“小网生态”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小步快跑、快速转型,增强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获得感,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揭榜条件
(一)在北碚区(不含两江新区水土园区)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制造业企业。
(二)依法经营,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生产运营状况和信用记录良好,具有较强的经济和技术创新实力。
(三)“揭榜”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等环节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团队。
(四)“揭榜”企业遵守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近3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五)每个企业原则上只能“揭榜”一个重点行业细分领域,且项目需符合相应要求。
三、揭榜程序和要求
(一)项目征集。
北碚区经济信息委面向全区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征集揭榜挂帅项目,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要求编制“揭榜挂帅”申报书,装订成册并加盖企业公章,资料纸质文件和电子版各一式一份,于2022年7月22日12:00时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区经济信息委。
(二)论证遴选。
各“揭榜”企业对照申报要求提前准备不超过10分钟现场答辩PPT,区经济信息委组织进行项目符合性筛选、评审答辩(具体答辩时间另行通知)等,必要时组织行业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按程序公示公布入围“揭榜”企业名单(每个“揭榜”方向原则上限1家)。
(三)项目实施。
区经济信息委与“揭榜”企业签订项目实施任务书,“揭榜”企业按照计划要求组织实施“揭榜”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调整、终止需及时向区经济信息委申请。
(四)中期评估。
“揭榜”企业在2022年12月1日前,向区经济信息委申请中期验收(已竣工项目可直接申请结项验收)。区经济信息委委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编制评估验收标准,并对项目进度和项目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结合评估报告,区经济信息委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验收。对达到进度时效要求的项目,区经济信息委将按照项目完成比例给予相应补助。
(五)评估验收。
“揭榜”企业在项目建设完成后一个月内向区经济信息委申请结项验收。区经济信息委委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开展项目评估,出具评估报告。结合评估报告,区经济信息委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区经济信息委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一次性补助的剩余部分;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不给予政策补助。
(六)其他事项。对实施效果好的“揭榜项目”,优先支持申报中央及市级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将工业数据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重庆分中心。
附件、北碚区工业互联网“小网生态”揭榜挂帅要素条件
一、揭榜方向
1.电子行业。
聚焦仪表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细分领域建设产业链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2.装备行业。
聚焦压铸生产、热处理、小型电机等细分领域建设产业链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3.汽摩行业。
聚焦新能源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等细分领域建设产业链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建设要求
1.项目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含软件、硬件设备、网络、系统集成、平台及云服务、信息安全等费用)。项目投入仅包括“揭榜”企业投入。
2.项目为2021年1月1日之后拟建或在建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30个月。
3.项目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方面有相应投入。
三、效益要求
项目建成后,应满足以下效益要求。
1.接入平台的配套企业(以下简称配套企业)不少于25家。
2.“揭榜”企业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配套企业运营成本降低5%以上。
3.“揭榜”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配套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
4.“揭榜”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8%以上,配套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以上。
四、技术要求
1.“揭榜”企业应结合自身IT架构,搭建符合产业链发展需求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2.配套企业的业务系统应能与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接口适配和服务对接,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传输。
3.平台应具备较强的设备管理能力和工业设备规模接入能力,兼容多种工业协议,能够实现工业设备数据的采集、汇聚、分析与应用,优化工业设备运行。
4.具备云计算运行环境,部署主流数据库系统,能够提供海量工业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和高并发处理功能,能够为工业数据提供存储、编目、索引、去重、合并及质量评估等服务。
5.平台应部署安全防护功能模块或组件,建立安全防护机制,确保平台数据、应用安全。平台建成后,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进行公益性安全测评,并出具安全测评报告。
五、应用场景要求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揭榜”企业实现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并为配套企业提供研发创新、生产制造、产品质量管理、物流仓储、金融服务、物料采购、人力资源管理、产品服务等系统或集成接入,探索打造供应链协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绿色节能生产、柔性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管控等应用场景。以下,※为必选场景,其他为自主选择场景。场景总数量不少于4个,选择场景越多,评估验收分数越高。
1.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协同。
※场景1:供应链协同。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订单、设计、生产、经营等各类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的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协同服务,促进资源共享、能力交易以及业务优化配置。材料、资本、设备等生产资源的共享能力持续强化,企业内部协同制造模式、企业之间共享制造模式优化不断深入,促进产业链整体降本增效。
场景2:供应链金融。
围绕龙头企业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挖掘产业大数据价值,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将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实现龙头企业信用向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传导。优化对产业链配套企业的融资支持,满足配套企业融资需求,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周期长、审批慢等问题。
2.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场景3:产品质量管控和溯源。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运输、销售、运维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和运营,实现产品质量控制、质量问题分析、故障实时预警、质量问题溯源。
场景4:工业现场生产过程优化。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汇聚海量生产相关数据,利用更多维度、更广来源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与应用开发,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在制造工艺、生产流程、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和能耗管理等具体场景中实现优化应用,实现工业现场生产过程不断优化。
※场景5:机器视觉质检。
在生产现场部署质检终端,实现工业相机或激光扫描仪的5G网络接入,实时拍摄产品质量的高清图像并传输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进行实时分析,判断物料或产品是否合格,实现缺陷实时检测与自动报警,并有效记录瑕疵信息,为质量溯源提供数据基础。
3.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绿色节能生产。
场景6:能耗动态监测。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行业的绿色低碳基础数据标准,实现工厂、产线、产品的能耗智能监测、动态调配、节能减排、低碳化管理等,实现对工厂能耗的动态运营监测,推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推动能耗知识显性化、模型化、图谱化以及全系统能耗动态评价优化。
※场景7:高耗能设备管理。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设备运行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对企业高能耗设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构建能耗优化模型,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整体框架,推动产业链高能耗设备台账管理、检修管理、缺陷管理、变更管理,实时掌握高能耗设备运行状态,提供高能耗设备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4.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柔性化生产。
场景8:柔性化生产。
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要方向,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对生产运行参数的采集、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构建定制化、柔性化的生产制造系统,进行生产计划排程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个性化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实现高效率便捷化的柔性生产模式。
5.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远程运维服务。
场景9:设备在线监测。
通过设备上云用云和设备数字孪生,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健康监测与诊断系统,通过对设备加装传感器、采集器等实现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自动获取,能够直观、可视化的远程掌握工厂生产、物流、设备等全局信息,有效满足设备数据采集和感知、精准操控、远程控制等工业生产需求,推动各阶段控制模型不断细化,深化过程智能化控制能力。
6.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物流管理。
场景10:厂区智能物流。
厂区智能物流场景主要包括线边物流和智能仓储。通过内置5G模组或部署5G网关等设备可以实现厂区内自动导航车辆(AGV)、自动移动机器人(AMR)、叉车、机械臂和无人仓视觉系统的5G网络接入,部署智能物流调度系统,结合高精定位技术,实现物流终端控制、商品入库存储、搬运、分拣等作业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
7.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安全生产管理。
场景11:生产现场监测。
在厂区、车间等现场,通过各类传感器、摄像头和数据监测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采集环境、人员动作、设备运行等监测数据,回传至生产现场监测系统,对生产活动进行高精度识别、自定义报警和区域监控,实时提醒异常状态,实现对生产现场全方位智能化监测和管理,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保障。